深圳市投资商会

江苏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推介

发布时间:2007-05-16 17:05:51
浏览量: 7561

 

      常州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沪宁线中段,东接无锡、苏州、上海,西连镇江、南京,北望长江,南枕太湖,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美称。常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湿度为73%,年平均总降雨量1074毫升,年日照时间2058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50天。

      常州交通便利,东距上海160公里,西距南京110公里,距离杭州180公里,与苏州、无锡共享华东地区发达便利的海陆空交通网络。常州拥有万吨级一类港口“常州港”,有直飞大陆境内2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常州机场”,另有铁路、高速、国道、京杭运河构成常州发达的陆路交通。

      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有“龙城”别称),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春秋时称延陵,公元589年隋文帝时定名常州。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有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季札,《昭明文选》编篡者萧统,《永乐大典》主编陈济,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等。现代戏剧家洪深、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名家,以及“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领袖和革命家,都是在常州诞生的巨擎。

      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351.6万人。

      2006年全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0亿元,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去年实现了以市为单位的全面小康。是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之一。常州有发达的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工程机械车辆及配件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汽车及配件制造和新型纺织材料四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三大新兴产业,并拥有软件、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新型涂料、“三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六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在去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创新环境前10个城市中,常州名列第七位,跻身“2006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96个,外商投资企业5500多家,累计合同外资近130亿美元,4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已落户常州。
常州有充足而训练有素的技术工人。在武进区建立了以培养“银领”而全国知名的常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目前,在校学生人数达6万人,每年为常州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提供大量人才。

      武进位于常州市南部,常州下辖七个行政单位之一。区域总面积1242平方公里,人口129万,是常州“一体两翼”发展的南翼。武进是著名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享有"苏南五虎"、"全国十大财神县"、"华夏第二县"的美誉。2006年武进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72亿元,实现财政收入78亿元,各项经济总量占常州总量的30%。武进区在全国2500多个县(市、区)中,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第八位。武进中心城区经过三年建设已初步形成现代化都市氛围,逐步成为常州城市的南中心。

      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6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园区,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是常州城南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截止2006年底,园区吸引来自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及中国香港、台湾等近20国家和地区近130家外资企业入户,累计利用外资10亿美元。内资企业1000多家。高新区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装配制造、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苏州新加坡园区总规划设计师时匡先生规划设计,借鉴了苏州--新加坡园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科学布置功能板块,园区规划分为四大板块(湖滨休闲居住板块、工业板块、商贸物流板块、文教板块),另引进“便利中心(职工住宅中心)、邻里中心”配套服务功能设施。高新区整体建设目标为建设成为“集高新技术产业、现代观光居住、商业、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工业城市”。

      高新区坚持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进行园区建设。 2006年,业务总收入约为400亿人民币,财政收入12.5亿人民币,拥有强劲的经济实力。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大投入大开发,在9平方公里启动区全面实现“七通一平”的基础上,新增了15平方公里拓展区,建成区内高标准道路60公里。随着园区建设的不断深入,武进高新区作为承载高新技术企业平台效应将日益显现。

上一篇:四川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下一篇:江苏镇江市丹徒区项目推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