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投资商会

西方减排倒退引指责 澳日加“撕毁”减排承诺

发布时间:2013-11-20 15:02:38
浏览量: 149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谁应该为气候变化买单?就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联合国华沙气候变化大会上就此激烈争辩时,一个名为“全球碳计划”的国际组织发布的报告将中国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报告称,全球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正不断创造历史纪录,世界头号排放大国中国“贡献”了新增排放的70%。在菲律宾遭受特大台风重创、菲国代表以绝食要求国际社会采取行动之际,这个数据对中国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这个忽视了中国庞大人口基数的数据并没有让气候大会“跑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冲突才是本次会议的焦点。英国《卫报》18日援引一名非洲代表的话说:“我们被要求向欧洲和富裕国家学习,但我们看到的是伪善。”

  中国被称排放增量最大

  “在中国和煤炭的推动下,2012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2.2%”,法新社19日以此为题称,国际组织“全球碳计划”表示,2012年全球使用化石燃料和进行水泥生产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再创新高,达到创纪录的350亿吨,比2011年增加2.2%。与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准年1990年相比,增长了58%。作为世界头号碳排放国,中国占了2012年新增碳排放量的70%。201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和水力发电增加1/4,但起点较低,不足以抵消增加的6.4%的煤炭消耗量,后者基数更大。2012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耗的68%。印度碳排放总量增加7.7%,煤炭消耗产生的排放则增长10.2%。

  路透社19日称,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云集波兰华沙推进联合国气候谈判之际,“全球碳计划”公布的报告表明各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失败。波兰气候大会旨在制定2020年生效的新协议,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主笔、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勒凯雷说:“各国政府需要就如何扭转这一趋势达成协议。如果我们要将全球气温变化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就必须迅速大幅减少排放。”法国《观点报》称,煤炭仍是全球最主要的排放来源。19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是以大规模使用煤炭为标志的,当时煤炭被称作“能源之王”,如今这一幕在中国重演,这个亚洲巨人通过大量消耗煤炭实现经济腾飞。

   同一天,韩国《中央日报》刊发了与中国空气污染有关的报道。这篇题为“中国雾霾给首尔市中心的直升机飞行带来危险因素”的文章称,16日,属于LG电子的一架直升机在雾气中徘徊并脱离正常航线发生事故,撞到首尔三成洞一处公寓。拥有23年飞行经验的飞行员张振焕称,“在雾气中飞行就跟闭着眼飞行一样”。像这样诱发直升机事故的雾气今年经常出现。专家分析称,“中国发生的雾霾天气增加了韩国雾气的发生频率”。

  在强调中国排放增量大的同时,一些分析人士也看到中国做出的努力。美国《商业周刊》19日称,总部位于波恩的智库“德国观察”认为,随着中国采取治污措施,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在2020年前可能就会达到峰值。从2002年到2012年,中国占全球碳排放增量的近4/5,但中方正在积极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全球碳计划”组织的数据也显示,2012年中国碳排放增加5.9%,远低于过去10年7.9%的年度平均增幅。

  正在波兰参加气候大会的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经济增长依赖化石能源使用增加的经典发展模式下,中国排放增长高于全球增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低迷情况下一直保持较高增长水平的事实。在这个背后,也存在着我们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的影响。另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农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相比,都是碳密度比较高的阶段,是特定发展阶段的体现。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努力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然排放增长会更快更多。但任务仍然艰巨,任重道远。

  贫富国家展开激烈博弈

  在华沙气候大会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冲突才是矛盾焦点。继上周结束第一阶段小组谈判后,会议从18日进入部长级磋商阶段。《纽约时报》题为“华沙气候大会贫富国家间分歧增多”的报道称,一场毁灭性的台风导致菲律宾数千人丧生后,华沙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成了情绪激昂的讲坛。发展中国家表示它们在遭受排放污染损害,并要求排放最厉害的国家予以补偿。菲律宾代表称气候危机“疯狂”,并在谈判期间绝食。

  美联社18日称,持续20年的气候谈判迄今未能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今年华沙大会喧闹一周后,目前好像也未向目标前进。虽然菲律宾代表声泪俱下、大声疾呼采取行动,但没有一个碳排放大国承诺减少排放。相反,澳大利亚保守党政府兑现竞选承诺,提出议案废除碳排放税,日本在减排目标上也大幅倒退。认为富国对气候变化负有历史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此大加批评,巴西谈判代表德卡瓦略说:“我们必须异常关注个别发达国家出尔反尔。”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在核电受挫背景下,日本决定把2020年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定为“比2005年减少3.8%”,撤回民主党政权时代所持的“比1990年削减25%”的目标。日本代表已透露这一立场,环境大臣石原伸晃将在20日正式宣布。同样往后退的还有加拿大。英国《卫报》称,加拿大已退出要求主要工业化国家将二氧化碳排量降至低于1990年水平的《京都议定书》。

  “日本向能源‘下跪’,正在远离气候目标,这对国际社会是一个沉重打击。”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19日的报道毫不客气。日本TBS电视台称,日本的新减排目标遭到各国政府代表和非政府组织的批判,小岛国联盟的一名负责人表示:“对此非常震惊,主要发达国家做出的这种决定意味着我们的生活将陷入危险。”英国《独立报》称,联合国气候谈判正上演“慢动作”,我们的孩子在有生之年可能看到地球升温3到4度。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信任赤字是问题所在,而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决定让这一赤字有增无减。

  英国《卫报》称,随着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日益凸显,发展中国家还希望富裕的西方国家承诺建立未来极端气候的补偿机制,同时也希望富国能发出明确信号,承诺到2020年至少出资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对富国拒绝讨论科学家提议从工业革命开始计算碳排量的做法,中国和77国集团国家均感到不满。

  发达国家不应推卸历史责任

  “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无法再适应的阶段。”《纽约时报》援引塞舌尔首席谈判代表朱莫的话说。他表示,灾难性的影响不仅有极端风暴事件,还有日益扩大的沙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现象。这些可能会引发经济损失,乃至现代世界从未正视的领土问题。他说,“这是新问题。就像‘火星人在登陆’!你该怎么办?”

  “谁该给气候变化买单?”德国电视2台19日以此为题称,过去30年,自然灾害已经造成相当于2.96万亿欧元的损失,超过250万人死亡,国际社会必须阻止全球变暖。但气候大会却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发展中国家希望建立气候损害赔偿机制,他们认为工业化国家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方。而西方国家则不愿承担责任,特别是美国。西方还减少了灾害援助。下一步是什么?现在全球仍没有统一目标。

  法新社19日称,穷国称他们担心因气候系统受损而遭受风暴、旱灾和洪灾,同时尖锐指出他们对气候系统受破坏其实是最无辜的。“穷国强调,碳妖怪是今天的富国靠烧煤、烧气和烧油致富历程中释放出来的。”《印度教徒报》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一直拒绝讨论温室气体历史排放累积问题,而只考虑当前和未来的排放问题。毫无疑问,美国是迄今为止累积排放最大的国家,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累积排放远低于发达国家。累积排放原则基于二氧化碳在大气中持续存在会超过100年的科学实证。

  邹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发达国家对今天的全球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发达国家占将近70%,这是导致今天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公约要求,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减排。在全球化的今天和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进程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在引导全球走上低碳发展道路问题上的示范作用和领导作用至关重要。发达国家还创造并通过国际贸易和投资输出强化了高碳发展路径。但华沙大会上发达国家的表现不尽如人意,离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挑战的要求相距甚远。

(来源:环球网)

上一篇:习近平:宣讲三中全会精神要努力讲全、讲透、讲实

下一篇: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11月21日开通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