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的下行压力在第一季度就已显现出来。随着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4月29日晚间的一季报披露,A股上市险企一季报收官。和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一样,中国太保一季度也未能逃脱净利润大幅大跌的“命运”,其2016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跌55.1%。
中国太保2016年一季报显示,其截至第一季度末的总资产为9442.39亿元,同比微涨2.2%,第一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82.17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太保寿险实现业务收入523.50亿元,同比增长38.1%,这一同比增长水平超过了中国人寿的31.4%;太保产险实现业务收入258.30亿元,同比增长5.8%,该增长水平也超越了平安产险的3.9%。
寿险方面,在“聚焦个险、聚焦期缴”的战略持续作用下,太保寿险的个人业务呈现持续较快发展。其个人业务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6.9%,达464.04亿元,其中新保期缴业务同比增幅更是高达85.2%。
相较而言,太保寿险在法人渠道则更偏重于趸缴业务,其法人渠道新保期缴业务第一季度同比下降70.4%,但趸缴业务却同比上涨41%。
值得注意的是,在太保寿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大增38.1%的同时,其退保金得以延续2015年下降的趋势。一季报显示,中国太保2016年第一季度的退保金为46.66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61.2%。
事实上,退保情况得以改善是第一季度四大A股上市公司共同的特点。具体来说,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的退保率分别下降0.97及2.1个百分点,降至2.41%及3.7%。而中国平安虽和中国太保一样未公布退保率数字,但其第一季度的退保金也进一步降低了9.91%。行业分析师表示,第一季度退保率下降是几大上市险企转型效果的集中体现。
产险方面,太保产险实现业务收入258.30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车险业务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5.5%;非车险业务收入66.30亿元,同比增长7.0%。电网销业务收入达到46.34亿元,同比增长1.8%;交叉销售业务收入则继续延续快速上升态势,第一季度同比增长40.1%至14.08亿元,电网销及交叉销售收入占太保产险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23.4%。但一季报中并未披露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情况。
虽然保险业务收入实现良性上涨,但由于投资收益的下滑和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的影响,再加上去年一季度的高基数,包括中国太保在内的多家上市险企今年第一季度均遭遇了净利润的大跌。
一季报数据显示,中国太保今年第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下降26.39%,直接导致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5.1%至21.99亿元。这一下降水平高于新华保险的45%,略低于中国人寿的57.2%。四家A股上市险企中仅有中国平安“独善其身”,实现了净利润3.7%的小幅增长。
这样的净利润跌幅水平也处在整个保险业的平均水平。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保险业整体预计利润389.36亿元,实现同比下降55.29%。保险行业资金运用收益率1.20%,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资本公积中投资资产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浮盈变少,也拖累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截至第一季度末的净资产呈现小幅下降。
从第一季度末中国太保的保险投资资产配置来看,和去年年末的结构差异不大。其中,基本、股票合计占比为8.3%,较上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而债券投资占比则较上年末上升0.7个百分点。
另外,一季报显示,在中国太保的十大股东中,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增持了中国太保7928万股,目前持股比例上升至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