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明确表示,目前,证监会研究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刻引起市场高度关注。近期,拟IPO公司已经排起了长龙。截至5月29日,证监会首发正式受理公司已经达到666家,其中已预披露的有426家(包括已过会的42家)。而许多公司等待上市的同时,也面临不确定性。
如今,证监会表态新三板能够直接"对接"创业板,而且取消了盈利条件的硬性标准,无疑给许多排队上市的公司多了一个选择。
今年8月,新三板将正式推出做市商制度,届时流动性将大大改善,投资者可参与性增强。那么,未雨绸缪,事先关注一些质地优异、可能转板的公司,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新三板转板三条路径揭秘
证监会3月21日发布的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条件改成"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
尽管征求意见稿取消了此前盈利条件之二的"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两项指标,但仍然没有取消盈利要求。
如果创业板上市条件中取消了盈利要求,且形成了与新三板对接的快速通道,无疑将受到众多初创、小型企业的欢迎。
事实上,自1月24日新三板大扩容开闸后,新三板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日益明显。根据股转系统数据,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经达到770家,正在向1000家大关迈进。
无论对PE还是普通投资者来说,转板的潜在收益都是其选择新三板公司的理由之一。如今,随着新三板影响力日益扩大和资本市场各项制度不断完善,新三板企业转板的途径也不再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