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加工型企业“抱团”转移趋势加剧。本报记者徐文阁摄 |
封面联动
对产业转移的具体方向和措施,与会专家一致指出,目前,珠三角传统制造业抱团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抱团转移能够保持规模效应和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利于珠三角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完善。
广东万国城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经营协会会长王廉在演讲中指出,珠三角各个城市的产业转移过程迅速,转移的特征日益明显。
深圳
企业抱团转移趋势加剧
王廉详细分析了各主要城市的产业现状,他指出,深圳目前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是纺织服装业。“服装业的利润越来越低,几乎没什么利润,已经有很大部分转出。”王廉认为,这部分产业转移出去,有利于城市产业的升级。“政府应该以更加包容的心态看待产业转移,转出去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优势产业进入,这对完善城市的产业布局非常有好处。”
据介绍,深圳的产业转移还有一块是生物制药。“这一块不是简单的搬迁,主要是在一些资源优厚的地方设点,很多总部仍然在深圳。”他指出,生物制药目前主要看重的是西南地区。“云南、四川的生物资源几乎占到全国的50%,这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而一些加工配套的产业转移到天津的比较多。”
“加工型转移的抱团趋势在加剧。”王廉说。而在众多加工型企业看来,配套的东西一定要转移出去,只有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亲戚朋友多了当然是好事情。”一家加工型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
广州
建材、装饰加快出走速度
广州的专业市场发达,仅以皮具为例,皮具专业市场的发达带动了工业设计公司的发展。目前建材和装饰向外的出走速度加快,水泥企业刚刚有一家转移到广西,前后达成的时间不到一个月。“有些产业是整体走的,走的力度很大。”服装、纺织方面,白云区的几个大的纺织厂在当地都几乎没什么前途,有的正考虑向越南迁徙。
东莞
会考虑科研气氛浓的地区
东莞目前产业转移的压力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有3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比较集中,约占广东的1/10.东莞的产业布局是,各个镇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据王廉介绍,仅虎门一个镇,去越南的电子信息产业就有300多家,东莞还在越南建立了东莞工业区,主要的模式是越南出市场,东莞出资源。
在谈到东莞产业转移的现状时,王廉说,东莞首先要转移的是纺织服装业,其次是电子信息业,最后是家具企业。纺织企业已经开始抱团去外地寻找第二、第三商机。信息电子产业不是全面转移而主要是针对外地的合作。他说,自己前不久考察成都的工业园时发现,有20多家东莞的信息、电子产业,还有几家是深圳的生物医药企业。
“在制造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多企业考虑向技术研发的方向走,如果搬出去,一定会考虑接下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所以,选择时多会考虑一些科研气氛、配套完备的地区。”
阶段分析
珠三角处于二、三次创业期
王廉详细分析了珠三角主要城市产业转移的现状后指出,珠三角产业转移是珠三角工业园区第二、三次创业的必然,也是城市化主导下各个珠三角城市向产业新城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认为,目前珠三角主要城市处于工业园区的二、三次创业时期。
第一阶段是企业集群阶段。只要是企业都可以走进来,与产业内部链条的关系没什么联系。目前,广东企业进入第二阶段产业集群阶段,园区迅速分化,产业调整趋势加强。主要工业园区开始把关键的总部放在配套的地方,主体部分不变,关联的各个环节向各自需求的部门推进。产业的发展开始沿着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知识层次积聚。“这也是珠角各个城市接下来一定要考虑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要发展产业新城,或者叫新兴城市。”在王廉看来,新兴城市是生产、就业、交流、情感四纬空间都比较完备的城市。所以他建议,珠三角城市未来必须在三个方面完善自己:第一要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以上海的陆家嘴、广州的越秀区、深圳的福田区来看,最赚钱的地方展都在服务业最集中的地方。产业调整后,高端产业进入可以打造城市的红利区。”第二要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第三要做好产业的全国布局。
本报记者 刘晓燕 王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