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投资商会

对外开放:确立特区新坐标

发布时间:2010-06-03 11:33:32
浏览量: 3254

  对外开放,称得上是深圳的立身之本。特区成立之初,“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叫得最响的城市定位。如今,中国早已是无处不开放,处处皆窗口。面对此情此景,深圳如何开放,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在党代会上,王荣书记提出,大力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快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增强。从对外开放发展到全方位开放,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一是既对外开放,也对内开放。二是开放既有引进,也有输出。具体地说,今天的开放,应该是多维双向的开放。

  实施全方位开放,既是国家赋予深圳的使命,也是深圳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务院要求深圳努力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深圳努力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生力军。深圳要实现这些目标,只有全方位开放,别无他途。所以,党代会给深圳的全方位开放定下了非常具体的目标:深圳要成为更为开放、更富活力的高技术、高增值经济体,成为联手香港、融合珠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时尚创意中心。

  从地理上看,开放有深港、珠三角、全国、亚太、全球五大圈层;从竞争力上看,目标是科技创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时尚创意五大中心。这两个维度,就成了深圳全方位开放确立的新坐标。而在上述五大圈层当中,最关键的是全球、深港和全国。

  先说全球。在全球范围内,深圳应该努力培育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队”。首先,一定要有一批全球领先的中国企业来自深圳,所谓领先绝不只是规模领先,而应该是技术、制造、管理等各个环节全方位领先。用个通俗的说法,就是要多打造几个华为、中兴、腾迅这样的行业巨头。与此同时,深圳还要利用区位和服务优势,把深圳打造成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母港和出海口。像中国人寿、阿里巴巴、百度等“国家队员”都把国际总部设在深圳,说明深圳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比较优势。我们相信,如果有一批深圳企业能成为全球“列强”,如果有一批世界级的中国企业通过深圳走向世界,那么,深圳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国际定位就会非常清晰。

  再说深港。深港能否实质性推进经济融合,对于双方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意义。在世界范围内,像深港这样地理位置毗邻、经济规模接近、产业结构差异、要素资源互补的相邻城市非常罕见。现在,深圳确立了未来五年经济规模接近翻番的目标,如何向香港借力,实现高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深圳最关心的事情。而香港为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迫切希望能在深圳的1.5万亿的盘子当中分一杯羹。我们可以大胆预言,如果深港能抓住机遇,推进全方位合作,不仅能为粤港澳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作出决定性贡献,也能让香港和深圳在向全球顶级城市圈迈进的过程中,走出决定性一步。

  再说全国。王荣在党代会上指出,深圳要推进与全国各地的开放合作,拓展城市发展腹地。任何一个位于产业链高端的经济体,必须有不同层次的发展腹地。就深圳而言,深莞惠是我们的核心腹地,我们可以共建“城际高新技术产业带”,把竞争、挖角变成共赢。而深圳面临转移的中低端制造业,则需要规模更大、成本更低的国内腹地,建设各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园。与此同时,深圳迅速成长的高端服务业还需要另一种意义的腹地——市场腹地。总之,当深圳像世界上那些发达城市一样,不断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爬升时,我们需要的腹地就越来越大。

  所谓开放,归根到底,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开放之初,我们其实是“被配置”,因为我们别无选择。今天的开放则完全不同,我们要先确立城市的发展坐标,再充分调动我们主动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创造城市的未来。(深圳商报评论员:苗凡卒)

上一篇:侯为贵:长跑者的竞争力

下一篇:发改委总结定价机制 下一轮或将微调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