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日报
《左传》中“子产论政宽猛”载曰:“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意思是说,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火烈焰逼人,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水柔弱,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就有很多人死在里面,所以宽厚的政策往往难以实施。
相同的道理,严刑峻法有如火炉,人人知道畏避;道德文化有如弱水,却不是每个人都会产生敬畏。
弘扬廉政文化,对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冲击下的山西而言,无疑一项根本之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腐败程度严重者,实在是无羞耻、无底线、无节操。
从本质上讲,反腐败斗争还是一场深刻的文化斗争,是贪与廉、正与邪、善与恶、奢与俭的较量,既有严峻性、紧迫性,又有长期性、复杂性。
历史和实践也证明,仅仅靠高压态势是无法毕其功于一役的,必须从思想文化的根本入手,高扬正确的廉政价值观,做好正本清源、扬正祛邪的工作。
要挖掘、研究廉政文化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强化宣传教育,正确认识到必须深刻把握发生系统性、塌方式腐败以来,努力净化政治生态、 实现弊革风清的形势和任务,坚持有腐必惩,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真正把为民、务实、清廉转化成为党员干部发自内心的道德 理念、治政理事的行为规范,在全体公民中营造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形成清正廉政的新风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廉政文化的重要源泉,传承着丰富而不绝的廉政因子。必须以史为鉴,从山西历史上生生不息的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去伪存真,除芜留菁,传承山西廉政文化的优良基因,充分释放廉政文化的正能量。
要善于用优秀的历史文化警示人、引领人、润育人、鼓舞人,从而重塑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荣辱观,培养高尚的情趣,让廉洁成 为每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之真正在三晋大地上成为一种潮流、一种风尚、一种生活方式,夯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的社会基础。
史上山西,廉吏清官层出不穷。有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建立再造唐室不朽之功的狄仁杰;有知行合一,《宋史》称“于物无所好、于学无所不通、恶衣菲食以终其 身”的司马光;有不私一钱、名列明朝成化年间“天下四大清官”之首的杨继宗;有担任清朝康熙帝师、以清廉正直闻名天下的陈廷敬;有被清朝康熙皇帝誉为“天 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这些廉能正直的贤良名臣,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廉政经典故事,对于我们的党员干部培育人格尊严、品德、操守及习惯,都是很好的学习借鉴典范。以其为镜,有利于在文化的浸润和艺术的熏陶中,逐步校正自己崇廉尚法的人生观价值观。
廉政文化的正能量充分迸放之时,便是廉洁的政治社会生态真正形成之日。
我相信,在坚定不移反腐力量的强大推动下,这一天一定会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