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投资商会

中共武威市委关于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决议

发布时间:2013-05-06 11:39:26
浏览量: 3597

 武威日报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目标。为了切实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现作出如下决议。

  一、重大意义。

  1、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是实现武威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武威加快发展的根本基础。武威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工业基础差、财政收入少,这一现状决定了加快发展仍然是武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最根本的任务。同时,武威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生态现状和生态区位,决定了武威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道路。

  2、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把甘肃定位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而武威处于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区域,南部的祁连山是河西绿洲的重要水源地,北部是阻挡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合拢和南侵的前沿。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对维护武威自身生存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捍卫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是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现实需要。生态、绿色、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广大城乡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共同愿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提高林木覆盖面,加快植被修复,有效遏制荒漠化趋势,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对于建设绿色家园,提升城市魅力,扩大招商引资,增强对人才、资金、项目的吸引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和推进作用。

  4、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安全,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了国家宏观战略的高度,对生态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上将进一步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为武威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必将有利于我们抢抓发展机遇,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武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5、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首要任务,遵循“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6、目标任务。在节水、治沙、造林、防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节水型社会体系基本建立,与水资源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基本形成,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植被得到较好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产条件得到保障,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力争到2015年,全市年用水量控制在16.13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4.95亿立方米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把武威建成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国家级沙产业发展示范区、防沙治沙生态恢复示范区、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构筑甘肃、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屏障。

   三、工作重点。

  7、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把全面完成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任务作为生态安全战略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巩固蔡旗断面过水量和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指标取得的成果。继续抓紧实施好近期治理中确定的设施农业建设、滴灌工程建设、民勤湖区生态移民等工作。深化水权改革,加快水权市场建设,严格水资源管理,扎实推进小农林场关停压减工作,巩固提高治理成效。二是争取把重点治理后十年的措施调整到前五年集中实施。集中完成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外流域调水工程、地表水调蓄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移民任务,建设技术保障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顺利实现治理目标。

  8、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一是要坚持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量到户、水权流转、水价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水权管理制度,加快水权市场建设步伐,建立起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权分配、水权交易和水价制约体系。二是要坚持推进行业用水结构调整。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通过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三产结构,实现降低农业用水,增加工业用水,保证生态和生活用水的目标。三是要坚持推进综合节水措施。全面普及常规节水技术,大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要落实工程措施,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干支渠改造、末级渠系配套和工农业用水智能管理和计量设施建设,减少水资源调蓄和输送损耗;要落实农艺措施,大幅压减高耗水作物,大力推广设施种植、膜下滴灌、微喷灌、全膜覆盖、垄膜沟灌、一膜两用、免耕免冬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田用水效益;要落实工艺措施,引导工业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推行工业废水的净化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降低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四是要坚持实施好“人影工程”。努力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建立人工影响天气的长效机制和技术、资金等保障体系。加快武威祁连山区人工增雨(雪)基地建设,大力实施飞机、火箭、高炮、焰弹相结合的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建立起市、县区两级人影联合作业的有效机制,形成增雨合力,努力增加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五是要坚持开展全社会节水创建活动。在各行业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倡导节水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成为社会风尚和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

9、着力加快防沙治沙步伐。认真实施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工程、生态补偿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坚持“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模式,大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一是加大沙漠治理力度。以两大沙漠边缘治理为重点,对重点风沙口和风沙危害严重的区域,开展大规模的压沙造林,实施沙漠锁边工程,建立起阻止沙漠南侵的首道防护屏障。对沙漠与绿洲交错地带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沙荒地和荒地,实施乔、灌、草栽植及封沙育林措施,逐步提高绿洲边缘荒漠地的林草植被覆盖度,建立起第二道防沙屏障。对风沙沿线的村庄、道路、水利设施及农田等周围的沙漠地段,营造保障生产生活的防风固沙林带,建立起第三道绿色防护屏障。二是加大封沙禁牧力度。在沙区实行全面禁牧,严禁垦荒种地,严禁滥挖固沙植物,严禁从事采沙采矿等活动,确保沙区林草植被得到自然修复。对特殊生态脆弱区域和草原严重退化地区,建立封禁区或无人区,实行全封闭管理,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三是加大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的保护利用力度。对重点治理中压减的农田灌溉配水面积,采取营造抗旱灌木林、封育保护或定植节水经济林等办法进行修复,防止沙漠化。四是加大科技治沙力度。积极探索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沙漠的新方法、新途径,大力开展生物治沙和多种治沙新材料、新技术的试验示范,研究解决沙生植物选育、沙区植被恢复、沙生灌木开发利用以及沙区盐碱化防治等技术难题。积极推广适宜不同沙区生长的抗旱、抗寒、抗盐碱、抗病虫害的树种和沙生植物,建立一批有规模、高水平的防沙治沙示范基地。

  10、加强以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为重点的生态保护。认真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在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加强祁连山冰川、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能力。一是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对水源涵养林区空地、林缘区、水土流失严重区等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植树造林,村宅周围、沟谷河滩等宜林地,营造薪炭林;对植被退化区、生态脆弱区、疏林地、残败灌木林地、灌草地、退耕还林区等开展封山育林,提高水源涵养林的蓄水保水功能。二是防止对环境的破坏。严格落实“四禁”规定,在民勤县、凉州区、古浪县全境和天祝县重点生态工程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区、生态脆弱区、草场重度退化区全面实施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乱采乱挖、禁止放牧。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三是强化草原生态保护。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和国家草原补偿机制政策,推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禁限牧措施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发展舍饲圈养。四是着力加大生态移民力度。采取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等方式,加大沿沙区、林缘区贫困群众移民力度,将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祁连山区农牧民及生态保护核心区群众全部易地安置;扩大劳务输出,发展非农产业,从根本上减轻人口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11、不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一是着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以建设渠、路、林、田相配套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为目标,坚持农田基本建设与新建林网配套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提高防护功能。二是着力实施通道绿化工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加快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绿化进程,确保质量高标准、树种多样化,把通道绿化建成对外树立形象,对内提升沿线生态环境的绿色精品工程。三是着力抓好村镇和工业园区绿化。大力建设城区和工业园区景观林及公共绿地,提高人均绿地面积。加快村镇绿化步伐,大力提高村镇周边绿化覆盖率,大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林,实现庭院花果化,构建和谐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四是着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林缘地带及25度以上的坡耕地和石羊河流域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全部纳入国家退耕还林工程计划,实施退耕还林。五是着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认真组织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

  12、积极发展特色林药果产业。坚持生态建设与节水增收相结合,加快100万亩经济林药果基地建设步伐,培育壮大酿造葡萄、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业,积极发展以枸杞、梭梭接种肉苁蓉、甘草、板蓝根、麻黄等为主的沙生药产业,促进群众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得到收益,提高生态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大面积发展林果业,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保障能力。

  13、切实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加大污染源治理力度,突出抓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物污染的治理。从工业污染源治理入手,加大工业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的治理,加强对工业项目、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严格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环保制度,防止出现新的生态破坏和污染。对重点企业和行业实行污染排放预警监控,促进重点企业达标排放,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和矿山企业固体废物管理,禁止固体废物乱堆乱放,确保水源不受污染。从城镇污染源治理入手,突出抓好城镇大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的治理,抓好城镇垃圾收集处理和城镇生产生活废水的净化排放;减少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污染,解决好垃圾围城的问题,在维护城市环境干净优美的同时,减少对郊区和农村环境污染。从农村污染源治理入手,加快推进农村沼气“一池三改”工程,加速秸秆综合利用步伐,加大农村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力度,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抢抓甘肃整体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机遇,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市、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型产业,推进生产、流通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

   四、保障措施。

  14、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把实施生态安全战略摆上各级党政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部署。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的制度,层层签订责任书,靠实工作责任。建立党政领导牵头负责,林业、水务、农牧、发改、财政、扶贫、气象、环保、工信、城建、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为成员的实施生态安全战略领导机构,协调各方面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把实施生态安全战略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任务与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和任免奖惩挂钩,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全面兑现。

  15、加大投融资力度,保障生态建设投入。抢抓国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大对生态建设投入的有利机遇,积极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保障投入。切实加强生态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管好用好生态主体功能区专项资金,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强化监察、审计、财政监督,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确保生态建设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充分发挥效益。逐年加大市、县区财政对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建立政府主导、政策引导、项目推动、市场推进、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16、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生态建设活力。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明晰集体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制定完善林权流转、抵押、评估管理制度,完善林业信贷担保方式,健全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盘活林产资源。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建立适应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谁造、谁有,谁管护、谁受益”的政策,依法对国有宜林荒地经营权进行承包、租赁、拍卖、转让,经营权依法继承和流转,调动经营者积极性。

  17、开展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围绕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生态建设的忧患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建设绿色家园的自觉性。大力表彰和宣传生态建设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光荣的良好氛围。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生态乡村、生态社区和生态学校创建活动,促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上一篇:转发商务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产品全部直接出口的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出口情况检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下一篇: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

返回列表